- 您当前的位置: 浦江新闻网 > 文化专刊
-
勇进村里故事多2016年7月7日 15:58:34 来源: 今日浦江
在黄宅镇勇进村,除了浦江东乡名胜古迹之一的桐木殿外,还有多处古建筑。日前,在村民的带领下,笔者走进这些古建筑,品读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。
廿四间头话勤俭
廿四间头系村内一幢三进的厅堂,名善详堂。善详,意谓“详加审察”。
善详堂建于光绪丙午年(1906),由门樘、堂楼、边房、天井等组成。以前整幢建筑楼上东南西北可互通,内有精美的壁画、雕刻,所用木柱、横梁颇有讲究,至今保存完好。
善详堂又被村民称为勤俭堂,因为限于财力,该厅堂不是在短时间内造起来的。据说当时村里兄弟三人勤俭持家,德及乡里,日积月累,前后花了十余年时间才建成,为后代留下了这古色古香的遗产。
十三间头话孝义
勇进村内目前有保存完好的十三间头古建筑2处,一处名为新屋来,一处名为二份头。
新屋来系太公朱真圆建造,下有5个儿子。二份头系太公朱宗镜建造,造好后分给学生、学祥两个儿子,故得名二份头。
朱氏家庭和睦、邻里团结,颇受村民称赞。朱氏曾五代同居,生活在十三间头的院子里,子孙学业有成、勤俭持家。朱氏乐善好施,造福桑梓。以前马墅到黄宅、黄宅古城到县城,经过智勇何村有个破旧的凉亭,是人们歇脚避雨的地方。在一场大风大雨中凉亭倒塌,朱宗镜得知后,捐资在原址修建了一个新凉亭,砌了石凳、石拱门,惠及乡邻。为弘扬其善举,后人曾立碑纪念。
两居头里话“老刀”
上世纪40年代,一个名为毛有发(谐音)的人在村里租了一幢俗称“两居头”的五间房子的两层楼,雇佣了5名工人生产加工卷烟。
这个两居头中间为厨房,后半间摆放碗柜,楼上有个隔间,里面放着架子,架子上堆放着整捆的烟叶。烟叶切成丝,卷上白纸后就成了卷烟,卷烟半成品有米把长。一些残次的卷烟没有经机器切断就堆放在门口,当时的包装品牌是“老刀牌”,村里不少老人去捡来抽,好奇的孩子也会去拿来玩。
1949年,卷烟加工厂迁移到钟村,两三年后再迁移到杭州。根据村民的口述,此地应该是杭州利群卷烟厂最早的加工场地遗址之一。
编辑: 罗锦波